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极光之意 第82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梦心之个子小,只能坐在爸爸的肩膀上才能看到。    但这样也阻挡了其他人的观看视线。    当然比【观看视线】更加重要的,是【拍照路径】。    毕竟,那是个自拍杆还没有开始流行的年代。    谁不想亲手拍一张【到此一游】的照片?    身高不够又没有抢到前排的,只能远远地举着手机拍一张。    在门口听爸爸说,卢浮宫住过五十多位国王和王后,梦心之觉得这个才是对的。    丽莎夫人应该生活在宫殿一样的地方。    唱着婉转动听的歌。    歌声嘹亮,响彻四方。    还有达?芬奇的天籁和音。    两相烘托,自带音乐厅的效果。    坦白说,梦心之对真实的《蒙娜丽莎》是有些失望的。    宫殿确实是宫殿。    丽莎夫人的“生活空间”也实在是太狭小了一点吧?    梦心之从宗极的肩膀上下来。    低着头,如霜打了的茄子一般,整个人蔫蔫的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只想赶紧离开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十八岁的聂广义,站在《迦拿的婚礼》前面。    他的身边,偶尔也会有人驻足想要和这幅画合影。    这样的人很少。    因为大部分来卢浮宫的人,都只想远远地给蒙娜丽莎拍一张照。    每到这个时候,聂广义就会自动往后让一让,给要拍照的人,留出足够的空间。    小小的《蒙娜丽莎》和卢浮宫最大的油画《迦拿的婚礼》都在德农馆的蒙娜丽莎厅。    这在聂广义看来,其实是有些讽刺的。    《蒙娜丽莎》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画,和这幅画在1911年被盗之后铺天盖地的新闻,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。    《蒙娜丽莎》从卢浮宫被偷走,直到两年之后才会找回。    偷这幅画的,是意大利人,给出的理由,是要把意大利的国宝带回意大利。    但这个理由,本身是站不住脚的。    卢浮宫馆藏四十万,有四分之三,都是掠夺所得。    偏偏《蒙娜丽莎》不是。    《蒙娜丽莎》和故宫馆藏的外国文物一样来历清楚。    是达?芬奇死后,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用了一万二千法国金币,从继承了达?芬奇画作的徒弟手里购买了放到自己的宫殿——卢浮宫里面的。    弗朗索瓦一世不是拿破仑,他没有干过掠夺意大利国宝的事情,他开明而又多情,一生都在庇护文艺……    真要把意大利国宝带回去,也应该带《迦拿的婚礼》,这个确实是拿破仑的锅。   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的很多著名的博物馆,除了记录人类历史,还记录了人类掠夺史。    也就是说,并不是只有卢浮宫一家博物馆是这么起来的。    欧洲人对拿破仑的掠夺行径义愤填膺,是因为拿破仑几乎把欧洲其他国家都掠夺了一个遍,一直掠夺到埃及金字塔。    然而,拿破仑在欧洲人的掠夺史上,还远没有达到“登峰造极”的地步。    拿破仑死后39年,英法联军攻占京师,占据圆明园。    从圆明园掠夺走了超过150万件文物。    从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,到历朝历代的书画作品,再到各种奇珍异宝。    能搬走的全搬走,包括至今还有很多没能回国的十二兽首。    搬不走的怎么办呢?    直接烧。    英法联军放火烧了三天三夜。    从1860年10月18日一直烧到1860年10月21日。    圆明园至此,就成了一片废墟。    聂广义在后退让出《迦拿的婚礼》给游客拍照的时候,刚好听到宗极和梦心之说【故宫里的每一件外国文物,都来历清楚。非掠夺、无偷盗。】    聂广义对说这句话的人有点好奇。    他转过身来开始寻找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