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78章 眼界和格局  (第3/4页)
 淡然一笑,靠在椅子上,“那董某就不客气了。”    四平八稳,“来尚北也有一段时间了吧?看的不少,也深有感触啊!”    “怎么说呢?一切都好说!我投几个亿,甚至十几个亿的资金,找专业的管理团队保驾护航,还有跨国农业公司的技术驻点。”    “这些都好说。甚至集团成立,我董点林所有的人脉和资源都可以和尚北共享。包括我的粮贸公司,也可以搬到尚北来。”    “但我只有一个要求,一个可以给我保底的要求。”    徐文良:“什么要求?”    董战林:“未来尚北大米的统销权、商标注册权,还有行业标准,还愿徐书记赏口饭吃,交给我的粮贸公司来运作!”    “这也是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,可以降低一点投资风险,且你们尚北拿得出来的东西了。”    “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,那这个资我投了,现在就拍板!!”    徐文良:“......”    齐国君:“!!!”    此时,徐文良在飞快权衡利弊。    而齐国君...心都凉了半截,这不就等于把他精米加工厂给彻底掐死了吗?    ......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    这才是董战林,或者说德盛银行和董战林的终极目的。    尚北确实一无所有,可是尚北却也怀揣的一个宝藏而不自知。    那就是——尚北大米!    这个尚未被挖掘的优质米源产地,在国家刚刚放开私人粮食贸易,刚刚开始改革国有粮库的这个当口,意外地拿到了国家农业试点的通行证。    在尚北本地人还只能从一个小小的精米加工厂起步的当口,就已经被董战林和大资本家们盯上了。而且,他不是想参与进来,而是要通吃。    董战林算了笔账,尚北大米的年产量在80万吨左右,也就是16亿斤优质大米。    如果这80万吨都由他的粮农集团运作销售,结合他先进的营销理念......    好吧,其实所谓的营销理念很简单,把尚北大米运到东南亚,包装换牌子,再运回来,就是进口高端大米了。    以尚北米的品质,根本不用营销,就可以卖出天价。    从农民手里以不足一块钱的价格收米,经过加工、出口、国外精洗、包装、再进口,一套cao作下来,一块钱的米可以翻十倍,卖泰国香米的价格。    到时,他就可以和德盛,还有另外一家国外公司分钱了,每年最少也有50亿元的净利润。    而且,还不仅仅是这么多。    龙江省、吉省周边,种植与尚北大米相同品种的大米,年产量在几百万吨之多。    虽然品质上与尚北大米有一些差距。可是,一旦尚北大米在他的手里打响了名声,有了销路,那其它地区同品种的米也势必要水涨船高。    要是...掺杂在尚北大米里一起销售呢?    到时候,行业标准是他的,尚北大米的统销权、品牌都是他的,那又是多大的利润?    可惜,这就是眼界的差距,也是格局的问题。    董战林、德盛有这个眼界,也有这个格局,在他们眼里,这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。    可是在尚北人眼里,却看不到这个生意,还以为他们一无所有。    所以,董战林才会下这么大的血本,找来了德盛,找来了管理公司,甚至还让德盛利用关系,让国际粮企来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