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捌(大结局)  (第3/5页)
  两个人终于安稳躺在床上,高启盛又累又困,迷迷糊糊地说:“下次你穿警服吧。”    李响严厉拒绝,“不行。不能拿警服胡闹。”    “那我给你买一套假的。”    说完高启盛就睡着了,未能听见李响的回答。就当他同意了吧,反正,就算不同意高启盛也有办法说服他。    后来李响才知道,即使没有谭思言这件事,高启盛也准备对赵立冬和王秘书下手。    他们想独吞青华区项目,就是在欺骗高启强,高启盛怎能容忍。    他查过王秘书的履历,发现他参加工作后,就一直做赵立冬的秘书。碍于政府规定,中间有两三次短暂调岗,用不了几个月,又回到赵立冬身边。    这个事实太耐人寻味。    当初高启强能用不存在的录音笔耍得徐江团团转,如今高启盛揪住些许事实做依据,自然要玩得更大。    他雇佣外地作者写了几篇体制内上下级的爱情故事,虽然姓名地点都是虚构,但官职和时间基本与现实一一对应。他再亲自修改,更换女主角性别,添加京海的风土人情。    先在网上发帖,利用自己的网吧让手下多方转载,炒出热度。    香港对媒体的管控比内地宽松。唐小虎的手下阿勇在香港找到杂志小报投稿,又请来专业狗仔,拍到王秘书深夜出入赵立冬家门的照片。    正好青华区要招商引资,有香港企业来参加招商推介会,不知是谁遗落一本杂志在现场。    举报信会被拦截,谣言可不会,更何况,半真半假的谣言才最受欢迎。    文章没有指名道姓,无人敢对号入座地向赵立冬和王秘书汇报。在刻意cao作下,二人无论去哪里都会接受到异样的目光。    直到领导约谈,他们才弄清原委,但已经是很多天之后。原贴和杂志都消失无踪。    不管事实真相如何,为了避嫌,领导都必须让二人分开工作。    王秘书曾经联系过高启盛,怀疑是他对外泄露秘密。高启盛很无辜,“我和我哥的生意都要仰仗您呢,怎么可能自断财路?”    他又委托李响去查,受网络技术所限,当然也查不出什么结果。    谣言仿佛滚雪球般越来越大,很快闹得满城风雨,连他们的家人出门买菜都能听见指指点点。    这时王秘书收到一份匿名快递,里面是杂志样刊。    这次的文章换了主题,由两情相悦改为市领导以权谋私仗势欺人,还附上两张极模糊的背影照片。能够让有心人认出,但尚不构成起诉条件,是王秘书最擅长的法律擦边球行为。    另外还有一封信,写明只要他在杂志定稿前自请辞职,正刊就会删掉文章和照片。    赵立冬的名誉已经受损,经不起雪上加霜,他们只能弃卒保帅。    一个月后,有人在出海的游船上见到王秘书。那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。    网上开始流传新的帖子,猜测王秘书去向。有说他是到外地隐居,有说他是为爱殉情,有说他是受领导胁迫不得不离开,有说他是遭到暗杀。    每个帖子,势必要提及赵立冬。他的名誉终究是保不住了。    失去王秘书的赵立冬,如同权势的人彘,再重新培养一个完全信任的耳目和爪牙,又要花费几年时间。    政治局势瞬息万变,赵立冬依旧坐在副市长的位置,却已出现大厦将倾之态。    李响不明白,为什么明确的证据不能定罪,莫须有的谣言却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。    高启盛笑他和谭思言学古代文臣死谏,还不懂文臣最看重名声。从古至今皆是如此,毁了名声,撕了那层道貌岸然的画皮,比杀了他们更难受。    而且谣言仅仅是导火索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