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61. 无名指与自毁倾向 (第3/3页)
洋介拿起酒壶依次为众人斟酒,“所以…” 酒液落入杯中,他的声音好像有些遥远,“自己探索时记录,比较有意味。或者,习惯镜头的存在。” 凉子的耳坠突然停止晃动,“哥哥,你这话听起来像在实验室培养皿里养情人。” 苏霖顷没忍住笑出声:“你的比喻能力一如既往的差。”他用纸摩挲自己湿润的指腹,“人确实很容易习惯。习惯了镜头的存在,反而能在它面前投入地表演。” “习惯…”凉子重复他的话,她夹起那片油脂细密的刺身,看着灯光从鱼rou纤维间透过来,“可当习惯成了自然,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‘忘记’吗?” 洋介反驳:“不完全是。这取决于意识的参与程度。我知道有个案例,只能在监控摄像头下…” “停!”凉子举起手机,“我哥哥要开始学术报告了。” 她快速拍下洋介皱眉的表情,“看,此刻他的嫌弃就很过度——因为知道我在拍!” 众人笑作一团时,侍者又端上另一道炙烤和牛。油脂滴在炭火上“滋啦”作响,腾起的烟雾短暂模糊了每个人的表情。 凉子突然从手机翻出旧照:十四岁的利筝站在索邦大学的石阶前,手里举着个鎏金火把模型——那是她花光零用钱在古董市场淘来的宝贝。 洋介穿着大学制服站在她身后,手搭在她肩上。 照片角落,苏霖顷正用画笔在石墙上涂鸦,只露出半个叛逆的侧脸。 “看,”凉子指着照片里,“我们都长大了。” “Liz,你看你当时的表情。”她笑着指向利筝紧抿的嘴角,“活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。” “你在哪?”苏霖顷问。 凉子捶了下苏霖顷:“我在拍照,你这个白痴!” 众人大笑。 夜风掀起帘子,送来庭院里竹叶的沙沙声。利筝望着杯中晃动的叶影,忽然想起周以翮那件白大褂在玻璃反光上的样子。 晚餐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。 他们聊艺术,聊巴黎的天气,聊彼此生活中无关痛痒的琐事。 利筝大部分时间在听,偶尔微笑,适时回应。 她像一件完美融入环境的古董家具。她此刻安坐于此,灵魂深处却另有一双冷静的眼睛,正以他的方式,品味眼前的一切。 夜色渐深。当洋介起身结账时,凉子悄悄往利筝的手袋里塞进一小包薰衣草干花。 她眨眼,凑在利筝耳边:“比安眠药温柔。” 走出餐厅时,巴黎下起细雨。 四人站在檐下等车,呼出的白气在灯光下交织又散去。 “接下来…”苏霖顷刚开口就停住了。 利筝望着雨中朦胧的街灯,轻轻点头。 不需要更多言语,就像不需要解释为何要在这个雨夜,同时仰望这片被水汽模糊的星空。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neuropsychology 101:大脑并非单纯趋乐避苦。自毁倾向常被误认为单纯的否定生命冲动,但从神经心理学角度,它往往是“重新确认控制感”的尝试。 【敬告】本阐述旨在解析行为背后的心理/生理机制,绝不构成任何认可和鼓励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