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. 无名指与自毁倾向 (第1/3页)
61. 无名指与自毁倾向
巴黎东站人流如织。利筝和苏霖顷刚走出闸口—— “这里!” 宗原凉子几乎是跳着过来的。 她穿一件拼接风格的宽松大衣,颈间、手腕上挂满各式各样的饰品,每一根发丝都在表达无拘无束。 她给了利筝一个结实的拥抱,又拍了拍苏霖顷的手臂,眼睛亮晶晶的:“总算把你们等来了!哥哥今天特意推掉了学术研讨会,说不能错过给Liz接风。” 宗原洋介果然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。他稳步迎上来,“Liz,好久不见。” 随后与苏霖顷交换一个简短问候。 凉子在车里一刻不停地分享近期趣闻,从哪个地下俱乐部有惊艳的电子乐手,到某位面具匠人如何赋予木雕会呼吸的魂灵。她的世界庞杂而充满活力。 洋介偶尔会从副驾驶座回过头,用一两句逻辑清晰的点评,为meimei天马行空的话语做下冷静注脚。 苏霖顷笑着听,偶尔插科打诨。 利筝大部分时间安静看着窗外流动的街景。 餐厅隐藏在一栋奥斯曼建筑内,门脸低调。 凉子脱下大衣,露出剪裁流畅的长袖连衣裙,袖臂处别一枚珍珠母贝扣。 落座后,凉子迫不及待地推荐:“这里的海胆配咖啡奶油和清酒冻是一绝!哥哥已经研究过配料表了,保证美味与科学并存。” 洋介说:“凉子说得对,值得一试。” 菜肴是真正的融合:法式鹅肝被包裹在微甜豆皮中,佐以山椒风味酱汁;炭烤和牛旁边是第戎芥末籽与白葡萄酒调制的泡沫。 “试试这个。”洋介将一只陶碟推向利筝。碟中是几片慢蒸的安康鱼肝,置于烤过的乡村面包上,顶端点缀一小撮橙皮末与细香葱。 “以前或许会觉得它风味过于复杂、内敛。长大后,味蕾反而能读懂这种绵长的层次。” 苏霖顷轻笑:“你连吃饭都要做研究总结?” “只是感叹。”洋介抬眼看向利筝,“同样的食材,在不同阶段会激发不同的神经反应。” 凉子正用筷子灵巧地拆解一块镶嵌着无花果的奶酪酥皮卷,她突然抬头:“Liz,你记得我们二十岁在那家小馆分食可丽饼吗?你把巧克力酱画成了一只猪头。” 利筝唇角微弯。她注意到洋介在清酒杯下垫了怀纸,而苏霖顷的威士忌杯壁已经凝起一层细密水珠。 凉子转而说起她反感的当代艺术,抱怨某些作品纯粹是概念的堆砌,缺乏真正的灵魂。 洋介耐心听完,一如既往地反驳她,语气客观但毫不客气:“你的批评本身,也是一种对‘灵魂’的理性框定。人类试图用既有逻辑去定义什么是‘真实’,用理性框定一切,意识、情感、记忆……但总有些东西,像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自发活动——无序,却构成了创造性与自我意识的基底。” 不可避免地,利筝想起另一个用理性框定世界的人。 “无法框定,所以才迷人,不是吗?” 苏霖顷懒洋洋地接口,意味深长地瞥向利筝。“就像有人总忍不住去激发那些‘失控’的瞬间,试图捕获那些无法被定义的情感波动。” 利筝迎上他的目光,坦然,又带点微妙的警告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